看食譜做古早味蔥油餅的心得

手上剛好有一本食譜書,這裡面有介紹燒餅的製作方法,讓我想到前陣子到澎湖玩吃到的燒餅。不像台灣的燒餅油酥皮吃起來一層層的,澎湖的口感像麵包,手摸起來也比較不油。燒餅有多種吃法,店家提供的選擇有燒餅加油條、生菜沙拉、蔥蛋、培根、燻雞肉、肉鬆、火腿、鮪魚等。剛好麵粉、酵母、泡打粉、糖等材料都隨手可得的情況下,沒多想立即動手做,究竟成品如何呢?爸一直說在澎湖吃到的就是這種口感。得到信心之後,繼續下一個實驗~阿嬤的古早味蔥油餅,進行到半成品的時候我已經心中有數了,成品出來後果然被家人「鹹」到個不行。比較令我不解的是成品與書上的照片真的有落差。
之後我找出版社討論,透過幾次電子郵件的往返,我得到編輯部誠懇的回應並試做心得。結論是「老師的比例的確有誤,很抱歉… …以老師的比例,不會成麵糊,而是變成麵糰… …的確太鹹,一整個難以入口… …至於成品不像書上的照片那麼美… …因為… …中式麵點自己做出來的和食譜書拍的,一定會有落差,下回妳若試做西式點心,落差會更大呢!」
這次照食譜做古早味蔥油餅的心得,都要怪自己太大意,就算不會煮菜,也吃過鹽巴,30g的鹽何其多啊,實在是我的疏忽。生活中不管是中式或西式的點心,油、水、鹽、糖的比例及火候(溫度)大小,等到多做幾回應該可以抓到自己想要的成品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