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早餐跟午茶就是愛吃司康

下午茶的習慣起緣於19世紀初經濟繁榮的英國,當時貴族家庭的晚餐時間要比一般家庭要晚1個小時,大約在晚上8點左右才開始。在午餐和晚餐之間這段漫長的等待時間,Bedford公爵夫人開啟風氣規劃了下午茶時間,找些吃的東西墊墊肚子,貴婦之間可以享受悠閒。不久這種習慣也進入了一般家庭中,下午茶可說是英國人3餐之外的第4餐。
也有一說是第6餐,不光只是下午茶,如果連同晨茶、早上的11點茶的時間也算進去的話。根據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記載他在英國寄宿家庭的用餐習慣,「這裡的女孩子們一天要進餐6次」。
紅茶的普及似乎讓「英國人是歐洲最愛喝酒的民族」變成「最愛喝茶與甜食的民族」。英國的家庭尤其是晚餐的最後一定會吃甜點,司康是許多人美味的選擇。司康與下午茶的發源地都在英國,但台灣人對此並不陌生;因為現代人一到假日,就普遍將早午餐(Brunch)或下午茶當作是一種生活態度。究竟怎樣的司康最英倫風味?怎樣的茶館能讓人有喝下午茶的氣氛?相信許多人有屬於自己的口袋名單。我也有屬於自己的口袋名單比如,台灣服裝設計師開的店、台灣居家用品設計師與丹麥品牌總監的店、英國的史密斯太太與台灣的許先生開的店… …。
英國傳統點心司康,也出現在我的晨餐。我喜歡司康搭莓果抺醬一起吃有飽足感,自行調製的莓果抹醬,酸酸的帶一點甜味。對此另有高見的美女芩則說,她喜歡單純吃司康就好不要加任何抹醬,她形容Mindy的手作司康吃起來有一點鹹還帶有一點點甜,有奶油的香,一口咬下去是酥鬆的。
喝咖啡或紅茶加奶但不加糖,我不加糖並不是討厭甜的東西。根據日本文學家春山行夫的研究,在英國以前的咖啡或紅茶似乎不加砂糖就直接喝了。再舉一例,日本小說家內田百間的習慣,也是喝紅茶不加糖;這樣不但能品嚐到口中糕點的滋味,也無損紅茶原有的風味。還有喝奶茶時究竟先放牛奶還是紅茶?大多數的英國人都是先加牛奶,才加入熱紅茶;茶會比較香,茶杯上比較不會沾染茶垢。英國貴族則是先加紅茶,之後再加牛奶;享受紅茶的色澤及香味除外,牛奶可依自己的喜好來增減,好處也很多~~自己喜歡就好。
我愛「第4餐」,為餐與餐之間的時間留下空檔,來個下午茶進行式吧。屬於你的喝下午茶心情是怎樣?找一個茶館、要好的朋友共同分享?亦或在家找一個喜歡的角落、喜歡的一本書陪伴?如果在家喝下午茶的話,最好隨時準備一些餅乾或司康,要吃的時候偶爾烘烤一下,享用剛出爐的美味,是相當便利的。
資料參考:《英式下午茶》、《到英國喝下午茶》

1 則留言: